机器人性能验证
robot_one.png
机械性能验证
■ 结构强度与刚度测试:利用仿真有限元分析结合实际加载试验,检测机器人关键部件如手臂、关节等的变形和应力分布,确保结构稳固。
■ 运动精度测试: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在不同位置和姿态下的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轨迹的偏差,验证其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是否达标。
功能验证
■ 工作空间验证:验证理论工作空间内的边界和典型位置运动,检查是否存在干涉现象,确保实际工作空间满足设计要求。
■ 负载能力测试:进行各种动作和任务操作,观察机器人运行状态和性能变化,确定其最大负载能力。  
■ 轨迹跟踪与路径规划验证:评估轨迹跟踪精度和路径规划算法的有效性。
■ 垂类大模型测试:构建特定应用测试场景,验证适应性和可靠性,加速技术落地。
■ 手动引导与操作设计:测试手动引导功能的精度与流畅性,确保操作员能安全介入机器人任务执行。
■ 速度与位置监测:验证运动轨迹的精度、速度控制能力及动态响应性能,确保符合预设参数。
robot_two.png
robot_three.png
环境适应性验证
■ 温度适应性测试:将机器人置于不同温度环境的试验箱中,测试其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的启动、运行和停机性能,检查是否有部件过热或性能下降等问题。
■ 湿度与防尘测试:在模拟高湿度和多尘环境中运行机器人,观察其电气系统是否受潮短路、机械部件是否因灰尘堆积而影响运动等。
■ 电磁兼容性测试:将机器人置于电磁干扰环境中,测试其控制系统和电气设备是否受干扰而出现误动作或性能下降;同时检测机器人自身对外界的电磁辐射是否超标。
电气性能验证
■ 电机与驱动器测试:检测电机的输出扭矩、转速、电流等参数,验证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试驱动器的功率输出、脉冲响应等性能,确保电机与驱动器的匹配性和稳定性。
■ 电气安全测试:检查机器人的接地是否良好,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和耐压测试,防止电气故障引发安全事故。
robot_four.png
robot_five.png
智能感知验证
■ 机器人目标识别与定位测试:检验机器人能否准确地从环境中识别出特定的目标物体或目标特征。在识别出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目标在空间中的具体位置和姿态。
■ 机器人环境识别测试:测试机器人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测评对象自动调整传感器参数或算法策略,以保证对环境的准确识别和理解的能力。
■ 机器人力感知与分析测试:评估机器人对力的感知能力以及对力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水平,提高机器人的适应性和智能性。
■ 机器人语音识别测试:评估机器人转换相应指令能力的过程,衡量机器人语音识别系统性能可靠性。
安全标准与风险评估
■ 安全停机功能:验证机器人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能力,确保急停功能符合ISO13850等标准要求;检测安全控制系统性能,如断电保护防碰撞机制等。
■ 力与功率限制:依据ISO/TS 15066标准,测试机器人与人体接触时的准静态和暂态接触力限制,防止夹伤或冲击伤害。验证机械功率限制确保协作机器人在协同工作空间内的动力输出安全性。
■ 风险评估与危险识别:对机器人系统及其应用场景进行风险评估,涵盖机械、电气、人体工学等潜在危险源。评估协同工作空间的设计合理性(如保护性间距、可达区域)。
robot_six.png
人形机器人性能验证
机械与运动系统验证
■ 机械结构强度测试:对机器人框架、关节等关键部位施加极限载荷,采用有限元分析与应变片测量结合的方式,检测应力与变形情况。
■ 运动精度与稳定性测试:运用光学跟踪系统或激光测距仪,测量机器人末端执行器的运动轨迹精度;让机器人进行长时间重复性动作,观察其是否出现振动、卡顿等不稳定现象。
环境适应性验证
■ 温度适应性测试:将机器人置于高温、低温环境箱中,测试不同温度下的启动、运行和关机性能,监测关键部件的温度变化。
■ 湿度与防水性测试:在高湿度环境和模拟降雨环境中,检查机器人电气系统的绝缘性能和机械部件的防锈性能;对有防水要求的机器人,进行防水等级测试。
■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磁兼容实验室,检测机器人在受到电磁干扰时的工作稳定性,以及自身对外界的电磁辐射是否超标。
服务机器人性能验证
机械结构与运动性能
■ 机外观与尺寸验证:检查机器人的外观造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整体美观且符合实际使用场景的空间限制。
■ 运动能力测试: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执行各种预设动作,如直线行走、转弯、上下坡等,检测其移动速度、加速度、转向灵活性等指标,使用运动捕捉系统精确测量机器人的运动轨迹,评估其运动精度。
■ 负载能力评估:确保机器人在满载和不同负载分布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且各部件无过度磨损或损坏。
环境适应性与安全性能
■ 环境适应性测试:将机器人置于不 同温度、湿度、灰尘等环境条件下,测试其能否正常工作,性能是否受影响。
■ 安全功能测试:触发机器人的各种安全机制,如碰撞检测、急停按钮等,验证其能否及时响应并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检查机器人的外壳材质、电气绝缘等是否符合安全标准。